臺風“軒嵐諾”剛過不久,臺風“梅花”接踵而來。據市防指統計,截至昨晚10時,全市共開放227個避災安置點,其中已有71個避災安置點安排群眾入住,累計安置13511人。這71個“避風港灣”,成了避災群眾溫馨而安全的“家”。
陳永建 攝
昨晚7時多,記者走進市青少年體校避災安置中心(見圖)。這里燈火通明,空調涼爽,地板上草席、被褥有序排成七八排,避災群眾在地鋪或坐或躺,各區域豎著浙江建工、中建一局等標識牌。這里安置了3個工地共406名避災群眾。
42歲的高亞梅坐在草席上,她的丈夫躺在一旁刷手機短視頻。高亞梅是陜西西安人,來舟山務工兩年,在萬達工地從事吊塔指揮工作。原先兩夫妻一起住在工地簡易房,當天下午4時多被安置到這里,領取了免費的礦泉水、葷素搭配的營養快餐?!吧洗闻_風天也住安置中心,覺得這里挺好的?!备邅喢氛f。
避災安置中心入口第一個“席位”,安置了兩名四川宜賓人,66歲的阿從富和58歲的劉和。出門在外打工,老鄉相互照應。他倆來舟兩年多,如今都在金宸府工地務工,平時就住同一間宿舍。親密的兩人還將各自的地鋪長邊疊起來,拼成一張“雙人大床”。飯后,他們坐在一起聊家常。
市青少年體校避災安置中心組長程鈺告訴記者,臺風影響期間將為每名避災群眾免費送上熱菜熱飯和礦泉水,提供場地空調,同時還有醫生和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。工作人員介紹說,現場配備了大容量垃圾桶,避災群眾都會自覺將垃圾裝入小袋再扔到桶里,一起保持環境整潔。
溫暖的場景,在一個個避災安置點上演。
在嵊泗縣的各個避災安置點內,工作人員日以繼夜,忙著開展防疫消殺,備足生活用品、食品和防汛物資,做好抗臺準備,盡可能滿足被安置人員的各種需求。
蛤蜊蒸蛋、清炒四季豆、紅燒蟶子……昨晚,在普陀區東極鎮防臺避災安置點,三張大圓桌上擺滿了熱氣騰騰的時令菜,27名避災群眾吃上了志愿者們精心烹制的“愛心家宴”,暖胃又暖心。
此新聞可在《掌尚舟山》APP同步收看,掃碼下載隨時閱讀舟山新聞